蓝莓产业是我市新兴的森林食品产业。201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把伊春建设成全国最大的蓝莓苗木繁育、种植、加工、销售基地的战略目标,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这一目标基本实现,从生产到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初步形成,伊春正以鲜活的蓝莓产业之乡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园区建设带动基地规模化发展
全市沿哈伊、伊嘉旅游观光走廊规划了蓝莓产业带。重点建设了双丰蓝莓种植园、友好省级农业蓝莓科技园区、红星中俄林业产业园、越橘庄园种植观光园、乌马河汇源绿色产业谷5大产业园区。友好区自2011年始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了园区内水、电、路进行了基础建设,土壤进行了改良,实现了水、电、路、土的“三通一符合”标准,规划了“四区一廊道”,即科技示范区、蓝莓小镇体验区、采摘区、生产区、观光长廊。引进大庆鸿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伊春大自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伊蓝公司等6家企业发展蓝莓种植,目前种植面积达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蓝莓连片种植基地。中俄林业产业园从俄罗斯引进20多个品种18万株苗木,在友好、红星定植蓝莓苗木487万株、700亩;已在友好区建成6栋大棚,红星区建成10栋大棚、2栋智能温室。2017年全市新增蓝莓小浆果种植面积3500亩,总面积达到6.95万亩,预计产量达2700吨。其中,上甘岭溪水现代生态农业区新增蓝莓种植面积900亩,友好科技示范园新增蓝莓浆果种植面积1200亩。
二、项目建设推进加工水平提升
项目建设是蓝莓加工业提档升级的关键。近年来,我市忠芝集团蓝莓精深加工、越橘庄园公司蓝莓饮品产业化等多个项目投产达产,带动了蓝莓产品产能的扩大,辐射带动能力的增加,新产品的研发水平的提高。蓝莓产品形成了果酒、果汁、果酱、果干、果糕等7大系列160余个品种。
三、蓝莓销售基地初步形成
随着从生产到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初步形成,蓝莓种植规模的扩大,全市不断壮大产地市场容量,拓展外埠市场空间,完善冷链物流体系,蓝莓销售网络已初步形成。通过几年来不断的宣传推介,叫响了“伊春蓝莓”品牌和知名度,已成为北方地区蓝莓产品销售中心和蓝莓鲜果集散地。我市友好、双丰、朗乡等蓝莓种植基地生产的蓝莓鲜果随产随销,供不应求。此外,野生蓝莓天然无污染,品质好,外地游客到伊春品蓝莓、买蓝莓已成为一种时尚。由于我市蓝莓知名度高、价格好、销量大,吸引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其他县市都纷纷到我市批发销售蓝莓鲜果,发挥了本地市场对蓝莓产品和鲜果的集散作用。
四、蓝莓文化延伸产业链条
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我市结合森林生态旅游,为伊春蓝莓产业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丰富了产业内容,拉长了产业链条。伊春区、五营区、友好区现已建起3座蓝莓酒堡,总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3400亩。黑龙江越橘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蓝莓酒堡,具有欧洲风格,是集蓝莓酒论坛、品酒、餐饮、客房、销售、旅游参观为一体的酒庄,自2012年投入使用以来,已举办蓝莓产业论坛、蓝莓品酒沙龙等活动数十场次。2017年7月28日,伊春友好蓝莓文化节暨第六届蓝莓采摘节盛大开幕,除了蓝莓采摘以外,蓝莓文化节主体会场举办了重温习总书记路线、文艺演出、天南地北友好人文化沙龙、文化艺术展、大型笔会等各种主题活动,人气火爆,吸引接待了大量全国各地游客。自2008年以来,伊春市连续举办了五届兴安蓝莓节,六届友好蓝莓采摘节,集休闲采摘、旅游观光、文化交流于一身,进一步提升了我市蓝莓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对外合作强化科技支撑
伊春市与省内外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固定的合作关系,组建了以国家首席蓝莓专家李亚东教授为首的伊春市蓝莓产业专家团,并在决策咨询、成果转化、科技攻关、人才培养、科技交流等方面展开有效合作。友好万亩蓝莓产业园与多家科研院校合作,先后建立了东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特色产业基地、东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专家服务站、伊春市小浆果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实训基地,是我市唯一一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012年第五届兴安蓝莓节期间,我市承办了全国蓝莓产业发展研讨会暨全国第五届小浆果学术研讨会,国内外小浆果产业专家及生产企业代表、种植企业代表等近400人参加了学术年会和国际论坛,28名专家学者作了学术报告。2015年7月,组织省内外蓝莓专家针对我市蓝莓生产中存在的品种选择不合理、建园选址不当、越冬抽条现象严重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与分析,提出了《伊春市蓝莓栽培技术指导意见》并下发,保证了蓝莓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